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国际社会关注度之高,都刷新了公众的认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全国各地组成援鄂医疗队接续出征、驰援湖北,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疫区,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对于成长于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90、00后一代来说,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正在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集体记忆。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到,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如何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用好疫情中的教育契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先进事迹及其教育意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各行各业共抗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有不畏压力、及时预警的医务工作者,如吹哨人李文亮、最早上报疫情的张继先,这体现的是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英雄本色、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以及相信科学不畏压力的职业精神;有驰援武汉、冒险逆行的各地援鄂医疗队,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均派出多批援鄂医疗队伍携手湖北共抗疫情,这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有日夜奋战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放弃了春节期间的举家团圆,为早日建成医院奋战在工地上,用举世震惊的中国速度把医院建成,这体现的是大灾面前有大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国制造”工匠精神;有老当益壮、耄耋挂帅疫情防治的钟南山院士,以84岁高龄再次出征,担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再担重任,这体现的是科学工作者的博爱仁厚、勇敢刚毅、舍身忘我、最美逆行;有居家响应号召,心系战“疫”前线,捐款捐物不留名的普通民众,一句简单的“加油武汉”道出了硬核的中国骨气,这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守望相助和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我辈抗疫情。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无数先进事迹激励着后人向前进。疫情防控期间,无数鲜活的事例教育鼓舞着青少年成长成才。以先进人物为镜,可以辨是非;以先进做法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先进事迹为镜,可以知荣辱。疫情之下,需要我们普通人思考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人与自然、社会、科技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做人做事的方法应不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亟待重塑,迫切需要通过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认识,用榜样的力量感染青少年、鼓舞青少年、带动青少年,把牢青少年思想信念的“总开关”。另外,疫情期间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反面典型,例如贵州男子疫情期间捕食野生果子狸被抓获;洛阳高中女生偷见男网友,被困疫情卡点求助救援队;男子藏身三亚一旅馆用网上下载的口罩图片在微信群虚假销售,邮寄的“防护物资”竟然是糖果,诈骗超59万元等等,通过这些负面典型,同样可以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价值观教育、个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以此对广大青少年积极发挥震慑作用。
二、青少年行为特点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充分了解和研究青少年,是研究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好青少年的前提。本文对当代青少年的现状与特征作一简要的分析总结。
勇于探索、敢于尝新,不认同说教。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表现出对世界越来越重的好奇,对所见所闻充满了一探究竟的热情,不再满足于从父母师长那里获得知识,开始主动通过可触碰的渠道去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试图解释所经历的人、事、物。对于新鲜事物,他们没有年长者的偏见和思维定势,更多地表现出欣然接受、乐于尝试,甚至是过度沉溺。于是移动互联网寻找到了年轻人,而年轻人也从互联网生态寻找到了自己的真实存在。《00后来袭——腾讯00后研究报告》指出,90、00后是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一代,他们享受众多社交平台的丰富内容,从网络获得信息、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据2018年下半年红杉资本对00后一代娱乐消费行为的研究,社交、音视频、游戏类内容占据00后大部分的娱乐消费时间,直播短视频、搞笑视频、段子成为备受追捧的内容,“二次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热血动漫正成为主流文化,这与传统的70、80后群体截然不同。
90、00后青少年习惯于追逐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板起脸孔正襟危坐的宣教会有逆反心理。假如我们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典型,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强加到青少年身上,进而做出较高的道德要求逼青少年就范,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注自我、心理逆反,不接受束缚。90、00后一代青少年成长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年代,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更充裕、在文化产品上有更多元的选择,因而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生活状态,有更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更少的讨好型心理。他们不再盲从于社会制定的各种规范,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勇于尝试、大胆实践,或是突破禁区、探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宫国鑫在对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现状调研中,通过选取30余所学校、1000个青少年学生作为样本,显现出青少年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更加多元,主体意识在加强,55.42%的人认为“能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决定了他能否成功”。但是,青少年在认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追求对财富、权力、名气、社会地位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问题。
90、00青少年不愿意被束缚,更强调自我的感受,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急功近利。如果在运用疫情先进典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们的自主性,不理解他们对自我成长的需求,不能让他们看到先进事迹中的人性光辉和细小的温暖,而只从传统的叙事角度做高大上不接地气的讲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捆绑和束缚,而不是有温度的互动。
善于批判、习惯质疑,黏着于网络。70、80后的少年时代是在中国计划经济社会末期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社会的资源调配和意识形态宣传还处在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情况下,而90、00后一出生就处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的阶段,他们思想中一致性的东西更少,多元化的成分更多,对各类现象易于习惯性地怀疑,对事物喜欢通过辩论取得认知,对家人朋友的意见建议总是在质疑中实践而不是全盘接受。这样的思维特征让他们敢于质疑既定的观念、规则,敢于挑战现有的行为模式。美国Nielsen调查公司通过对亚太地区网民行为习惯的调查发现,比起正面评论,中国网民更喜欢给予负面评价,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62%,并且这些负面评价给予者大多都没有经过细致调查和深思熟虑,而是习惯性地做出这样的行为。根据胖鲸智库所做的中国网民年龄结构调查,10-39岁青少年网民占比为79.2%。
传统的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在这一代青少年接收信息的渠道中失去了主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更有驾驭感和话语权的互联网媒体、社交平台、新闻网站等。据企鹅智库发布的《00后&05后研究报告:超新生代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十年》显示,选择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阅读新闻的比例仅为36%,有50%-70%的青少年一代选择了微信、新闻APP或网站,41.5%的选择了微博,过半的青少年选择社交聊天、浏览网页、看视频来打发学习之余的自由时间。由此可见,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应该转移到交互性、个性化更强的网络媒体。
三、借疫情教育契机创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有的放矢,因应变化,得情制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方式,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以下试从三个角度给出建议。
化堵为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认识。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应该尊重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善于帮助他们分析和挖掘抗击疫情先进典型中同龄人特别是青年医护人员、党员、公职人员的先进事迹,从同龄人的角度切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从先进事迹中每一个感人的事迹中发掘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增强他们的代入感。从“要求你做”“你不该做”等角度,转化成“我要做”,让他们从切身经历和自我意识的角度认识到自己应该做、需要做、必须做什么,自觉培养起主人翁意识和行动的自觉。一要抓住当前居家学习、网络授课的时机,开发更多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网络教育课程;二要在正常教学秩序恢复后,丰富教学元素,让先进典型案例进课堂进教材;三要善于利用负面新闻,及时启发青少年思考,疏导他们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代价观。
创新服务,提供青少年喜闻乐见文化产品。当代青少年对即时聊天工具、微信、微博、贴吧、社交网站、社区网站、论坛等网络新媒体的黏着度较高,这些网络新媒体不同程度地嵌入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做好抗击疫情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分层次在这些青少年黏着度高的媒体上提供分层次的公共文化产品。一要在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上发布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抗击疫情动态,在微博、贴吧等媒体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在门户网站、论坛上开展与青少年的理性对话,引导他们正确发声,将抗击疫情先进典型开发成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等文化产品,在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青少年关注度和使用率高的平台上发布小视频等等。通过改变传统的行文习惯,将大事件分解细化,拆解成接地气的语言,把身边故事讲好讲深讲透。通过放下身段、改变传播模式,让青少年感到亲切、易理解,从而赢得他们的好感,获得他们的关注;二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恢复教学秩序后,在不增加疫情防控一线部门负担的情况下,组织青少年前往当地发热定点医院和管控中的社区,在确保防护安全的情况下,多种形式参与战疫志愿服务,通过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触动青少年的心灵。
立足对话,与青少年交朋友促进相互认同。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当代青年对意识形态的网络认同与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调研报告》,尽管网络上存在对爱国主义污名化的现象,但相当多的青年依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有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操。调查显示,在所列的26个网络社会群体中,有60.4%的青年认为自己是爱国主义者,名列所有选项之首,并高出第二选中率约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仍是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这也可以成为代际沟通对话的基础。一要善于抓住抗击疫情过程中各类先进典型的爱国主义内核,比较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爱国主义有何异同,针对不同点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缓解代际冲突、弥补代际鸿沟;二要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结合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在历史与现实对比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重温党史国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三是大力推行社区积分制管理,倡导社区在“党建+积分”的治理模式下,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奖品活动,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让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近青少年,不断探索建立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作者:李明,35周岁,哲学博士,山西山阴县人,国家公务员,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青委会副秘书长。文章来源:未来网)